来源:游戏研究社
“红警2做视频,好处是太老了,坏处也是太老了。”
今年3月底,B站UP主“永远的小shine”更新了一期视频,标题是《缸》。
名字取自“草东没有派对”的同名歌曲,画面则完全是对《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的游戏素材进行剪辑。
没有文字介绍,没有角色对白,只有游戏画面沉默的演出,配合音乐展开蒙太奇叙事——就像是用红警2给歌曲做了个MV。
弹幕称不上多,但看起来都是老观众了,“今夕是何年”“失踪人口回归”“爷青回”纷纷响应,还有人以过来者的姿态介绍,“shine是为数不多每个红警视频都上热门的”。
可惜,《缸》并没能上热门,甚至数据都算不上出彩,更新了几天,不过数万的播放量。这也可以理解,此时距离小shine更新上个视频已经超过9个月。
而在2023年,他的作品动辄百万播放,频频登上B站热门。
视频评论区里,他表现得挺坦然:“那又怎样呢,我一时心血来潮了,那就还是先做出来吧,管它主题啊受众啊,反正是先给自己创作的。”
1
其实很难用文字的方式说清楚小shine的作品妙在哪里。
正如前面提到的,他的红警视频作品几乎没有文字的参与,观众主要是以欣赏默剧的方式,看场景变化、看人物动作,深入细节,进而理解故事的剧情含义。
比如说,我可以用文字向你描述《生活》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一辆苏军的矿车和一位盟军的工程师厌倦了身边无止境的争斗,意外地相遇,结伴,同行,旅途之中,矿车驱赶危险、工程师修桥搭路,然后各自分别。
矿车回程途中,遇见了盟军间谍假扮的工程师,并为其与友军相对,结果惨遭背叛。最终,受伤冒烟的矿车沉默地停在断桥边,忽然,桥被修好,一位苏军打扮的工程师走向矿车,站定,响起一声盟军工程师的单位语音,“Need repair?(需要修理吗?)”
但故事中那些真正细腻、触动人心的东西,完全是借助红警2的原生素材,通过巧妙的演绎来传达的。比如剧情中段,矿车与工程师又犹豫又显果断的分手戏份。
小shine告诉我,最开始做《生活》的契机,就是现实中遇到了一些坎坷,有了一些感触,结果做出这么一个舞台剧形式的东西。视频出乎意料地超过了百万播放,登上了全站热门,甚至引来了众多观众各式各样的解读和分析。
这也是他在账号数据最好的2023年骤然断更的主要原因——他确实一度形成了可复制的内容制作模式,但真正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感触却没那么多。
红警2的翻红给了他抒发表达欲和创作欲的渠道,但游戏本身并没有提供稳定的创作动机。当“怀旧”热潮逐渐褪去,不论创作的热情还是玩家的关注,都一去不复返。
小shine的情况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反映出红警2内容创作的大环境。
2020到23年间,曾涌现过一大批以红警2为素材的战争微电影,题材涉及钓鱼岛、三八线、诺曼底等等等等,或是真实重现,或是虚构演绎,但几乎都没撑过24年。
当然,相比“电影”这样的大制作,为数更多的是制作门槛相对较低的趣味性视频。例如让游戏单位互殴的电子斗蛐蛐、红警2主题的鬼畜,抑或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红警2台词英语教学……
而在凑完热闹,热度消退后,这类内容创作者又大多去挖掘新的流量密码,或是因为数据下滑默默停更。
还有部分想要搞个大新闻的创作者。比如一位UP于2023年月发布视频《001:从今天起,我将开始重制红色警戒2》,宣称将在四个月内,用Unity从零重制3D红警2。
另一位红警UP主“艾木魁”随即“紧跟热点”响应了一期视频《001:从2014年开始,我将停止重制红色警戒2》,并表示自己和朋友早在九年前就动过自研引擎的念头,也早早就因为各种困难放弃,“搓个新游戏不是头脑发热就能实现的,玩家千万不要向这种画大饼的开发者盲目打钱或提供其他资源支持。”
事后看来,这份担心或许也不是那么要紧,因为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击脱离”,发布过“001”的重制宣言后,就再没更新过“002”的重制进度。
红警2的文艺复兴一度引得无数老玩家的瞩目,证明了二十年前的游戏也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但“怀旧”这件事就像浪潮,涨得越多,退得也越多。
2022年的最后一天,尤复mod《红色警戒:世界战火》制作者“我爱二次元FM”,牵头十数位红警内容相关up与mod制作者,操办了一台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节目,是为2023年第一届红警2游戏新春会,收录于2023年bilibili游戏新春会主会场。
这届“红警春晚”办得颇成功,不少玩家感慨道“过年了”“想不到红警2也能有如此排面”——可惜的是,在这之后,再没有如此规模的第二届“红警春晚”。
如今再看参演表,有账号已经注销2
“红警2做视频,好处是太老了,坏处也是太老了。”
小shine向我解释,红警招牌自带流量,好处是明摆着的,但坏处往往只有创作者才深有体会,红警2有点太落后于时代了。
倒不是说画面表现力差了——游戏的美术如今虽已称不上精致,但胜在风格独特,辨识度强。加上记忆滤镜,依然能打。相比之下,主要是过时的技术,常常限制创作者的发挥。
举例来讲,能够伪装成树的幻影坦克是红警2中很有梗的战斗单位。但真想以此做文章的时候就发现,其代码总共就两行,只能变成树或石头这类环境物体,不能变成人,也不能变成建筑。想要实现一些更夸张的效果,只能配合剪辑实现。
“幻影油田”更麻烦的是,红警2的地图编辑器远不如《魔兽争霸3》编辑器的功能强大,不论从操作性还是可拓展性来说都难称好用。
虽然也有核心玩家在努力做技术迭代,但也是各钻研各的,最终成果往往只流传于核心圈层之中。
如小shine自己,就是从十多年前的初中时期混迹于红警2贴吧,不仅掌握了一些初级的地图编辑技术,还结识了许多技术方面的大佬。真正开始制作视频的时候,这些至今仍在开发地图编辑工具的老朋友也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这恰恰说明了,如果只是因为红警2的一时翻红,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就想要围绕游戏的本体去创作相应内容,其实门槛是相当高的——小shine的作品已经属于尽量贴合本体,魔改程度不高的类型了。
对于那些更追求“大场面”或是天马行空的剧情展开的作品而言,即便经验丰富,制作难度依旧很高。
2023年发布的红警微电影《血战钓鱼岛》,制作时间超过大半年,参与人数超过20人所以说,这场属于红警2的文艺复兴,确实让不少深耕于此的创作者被更多人看到,但论及究竟吸引了多少新鲜血液参与创作,是需要挂个问号的。
另一方面,红警本身的题材类型也限制了创作的空间。可以看到,红警2的内容创作大多是围绕现代战争,或者关于现代战争的反思展开的,不可避免要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shine的作品在当时格外受到青睐。诸如《凄美地》《杀死那个动员兵》这些作品,聚焦的是微观的、具体的人物角色,讲述的故事可以有生活化的解读,也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差异化十分明显。
不过小shine也告诉我,《缸》这期视频之后,他可能就不会再做类似的内容了。既是因为自己已经没那么多想要抒发的情绪,也是因为这个类型“如果看多了就没那么新鲜”,即使他竭力避免素材、桥段的复用,也难阻止观感上的重复。
从这个角度看,在这样“一成不变”的创作背景下努力做出差异化,对创作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消耗。长此以往,难免连已有的创作者都开始流失。
当然,若是把一切问题都归于红警2本身,未免也有失偏颇,现实世界往往要比游戏复杂得多。
UP“只有我和NPC”曾做过一系列单兵通关红警2战役的视频,粉丝数超过10万。24年的1月,他表示至亲身体突然瘫痪但意识清醒,已送往医院治疗。并在之后的动态中感慨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会尝试各种方式提高视频收益。
这样的遭遇固然是少数,但实际上也确实存在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例如许多创作者都会提及的“学业”。
UP“废物蝉”在23年推出红警微电影《三八线》PV后,再无正片消息。半年之后面对粉丝的催更,他的答复是为将来生计着想,只能先去学动画剪辑。
为“心灵终结”mod制作动画短片的UP“铜锣烧冰淇淋”倒是一直坚持至今,不过在24年的一次更新中,他也向粉丝解释了自己更新缓慢的原因——完成学业后,就业又成为新的挑战。
推算一下红警2的风靡时间和复兴时间会意识到,许多小时候玩过游戏的玩家,在彼时正处于一个有想法、有能力、有空闲、又没什么负担的阶段,他们也成为红警2文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过去,人总要迎接新的生活。
红警确实老了,玩家也真的长大了。
结语
要说红警2的文艺复兴已然结束,那也不尽然。
红警UP中的扛鼎之人“红警HBK08”,至今仍保持每天两到三更,且每期视频稳定40万左右的播放,与他获取2022百大UP时期的数据相距不远。与之风格相近,聚焦红警本体玩法的“红警魔鬼蓝天”“红警月亮3”等UP,播放数据也相对稳定。
他们本身就是技术远超普通玩家的高手,甚至于前职业选手,再加上更新勤奋、稳定,理应有此成绩。
但即便是“红警HBK08”,也在近期一段视频中表示,自己的粉丝们估计大多是很多年前玩过红警,现在基本都没摸过游戏,只是从视频中收获一点欢乐。“也有可能哪一天我也不再做红警视频了,毕竟自媒体啊,游戏什么的也不可能太长久。我也就从此退游了,再也不摸红警了。”
红警2的生态圈也依然称得上活跃,最近的《红色警戒2:天启崛起》,就因为能让玩家第一人称玩红警又小小地火了一把,不少玩家调侃“你的下一部《战地》何必是《战地》”。
我问小shine有没有尝试,他的回答是“玩了一下,挺有意思,但感觉不是很红警了”。
或许,玩家们也已经没那么在意红警2还火不火了。既然已经见证过它最后的辉煌,接下来只要顺其自然,一同欣赏落日余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