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

自营会否向好、基金回撤怎么办?东方证券管理层回应

来源:电商信息网更新时间:10

中新经纬3月31日电 (马静)31日,东方证券举办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管理层对业绩下降、基金回撤、股票质押业务风险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东方证券30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87.29亿元,同比减少23.15%,归母净利润30.11亿元,同比减少43.95%。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东方证券业绩顶梁柱之一的汇添富基金和东证资管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少了11.69亿元和6.1亿元。

哪些因素拖累了东方证券业绩?

针对公司业绩表现,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坦言,营收和净利润的下降幅度超过了行业整体水平。他提到,这主要归因于两点,一是跟同业情况类似,受去年A股市场表现影响,重资产业务有两个板块的风险敞口受到了较大冲击。二是股票质押业务计提的减值金额比较大。

年报显示,权益类自营业务投资收益、资产管理等业务手续费收入减少是东方证券营收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跟自营业务相关的两个指标,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6.19亿元,降幅34.0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5.72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手续费净收入为26.45亿元,而上年是36.22亿元,少了9.77亿元。此外,受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减少,其他业务部分收入同比减少18.70亿元,降幅22%。

未来自营业务是否会向好?鲁伟铭表示,去年市场出现了大幅的波动,预期今年会有所好转,但还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鲁伟铭称,东方证券会结合战略规划要求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投资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强资产负债的调整优化,减少方向性投资的风险敞口,坚持ROE(净资产收益率)导向。二是把握好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控。三是加快自营投资,向销售交易转型,以建设全资产境内外销售交易平台作为抓手,来加大量化做市、场外衍生品等非方向性的特殊性的业务投入。

股权质押业务方面,东方证券2022年计提了8.33亿元信用减值准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已相较上年计提的13.14亿元减少了36.59%。关于未来可能存在的计提风险,东方证券副总裁舒宏表示,自2018年以来,按照压规模轻风险的总体思路,对股票质押业务的存量风险进行了消化。未来会继续综合考虑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担保品价值变化等众多约束,对股票质押业务进行充分地评估,预计存量业务对东方证券未来的业绩影响已经较小。

面对市场波动引起的基金回撤,如何平熨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是近年券商转型的主赛道,东方证券也因握有汇添富、东证资管两张王牌被称之为“财富管理三剑客”之一,这两家子公司近年为东方证券利润的贡献度接近50%。但如前述,包含这两大王牌的资产管理业务在2022年遭遇了“滑铁卢”。

数据显示,汇添富基金2022实现营收(主营业务收入)67.87亿元,主营业务利润28.25亿元,净利润20.94亿元。东证资管2022年实现营收(主营业务收入)27.30亿元,主营业务利润9.84亿元,净利润8.28亿元。相较上年,汇添富基金和东证资管的净利润分别少了11.69亿元和6.1亿元。

“在去年这种多重复杂因素的局面下,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客户缺乏有效的专业性的陪伴和服务,整体的体验和获得感不足,风险偏好也随之下降,投资意愿也逐渐降低,导致财富管理业务面临一定挑战。”东方证券副总裁徐海宁表示,这恰恰传递了一个信号:面对极端或不利的市场环境,客户更需要专业化的陪伴和服务。

徐海宁表示,财富管理业务过去是以金融产品销售为主的卖方财富管理的商业模式,未来应将逐步转向以专业的投顾服务为主的买方中介的模式。

“行业需要认真思考,仅仅通过建立收益预期的方式引导客户买入,这种传统的基金销售模式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在市场震荡,尤其是短期业绩不达预期的时候,客户就会做出赎回、追涨杀跌等不理性行为。”徐海宁表示,尽管如此,仍然坚定看好中国的财富管理事业的未来。近几年的市场环境对投资者而言是很好的实践和教育,对财富管理机构是难得的转型发展和思辨时机,需要不断加强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的理解和洞察,强化客户的分层分群的经营和服务,建立买方的投顾服务体系。

2022年人均薪酬为55.27万元,较上年少了8.47万元

虽然自营和投资管理业务出现明显下滑外,但东方证券2022年投行业务实现营收18.81亿元,同比增长9.02%。报告期内协助11家IPO过会,10家增发、配股、可转债企业过会,过会率达100%且不存在取消审核或暂缓表决的情况。

此外,中新经纬注意到,虽然2022年收入减少了,但东方证券的营业成本也同比减少了25.89亿元。这主要体现在部分与收入相关的职工薪酬等运营成本减少,股票质押项目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以及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成本减少。

就薪酬部分而言,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2年东方证券人均薪酬为55.27万元,较上年少了8.47万元。管理层薪酬则有增有减,变动较大的如总裁鲁伟铭薪资减少了228.86万元,为360.41万元;首席信息官卢大印薪资则增加了103.07万元,至146.36万元。

谈及业务何时回暖,鲁伟铭表示,分季度看,东方证券的经营业绩正在逐步,且加速好转,其中第三季度取得了13.6亿元的净利润,在上市券商中排第九名,盈利能力正在逐步进入正常区间,“主要是因为上半年经营业绩受到出现比较大的滑坡之后,下半年及时纠偏,把面临市场风险较大的两块重资产业务压降了规模。”

关于如何看待2023年的市场走向,徐海宁则提到,下一步仍然坚定地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确定性较高,宏观经济回暖对资本市场的支撑有一定的作用。目前A股指数也是处于历史中枢偏低的位置,市场整体估值较低,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因此市场大幅下行的风险有限,从而权益资产具有很好的风险收益比。

她还强调,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随着基金投顾、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的推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展,以及未来有望推出的证券投顾服务,都将为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提供了面向未来的高质量普惠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魏京婷)

查看余下全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