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国际油价缘何暴跌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韩 昱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幅度显著,走出“过山车”行情。 以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Wind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15日,WT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 韩 昱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幅度显著,走出“过山车”行情。

以WTI原油期货价格为例,Wind数据显示,1月1日至1月15日,WTI原油期货价格持续冲高,半个月间涨幅超过10%,达到接近80美元/桶的高位(最高价为79.39美元/桶)。但此后油价从接近80美元/桶高位一度跌至55美元/桶左右,4月初有数个交易日单日跌幅超过6%。1月16日至5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跌幅约达到21.15%;若从年初计算,WTI原油期货价格跌幅接近14%。

国际油价缘何暴跌?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到了“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从供给端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超预期增产,无疑直接打压了油价。

5月3日,OPEC+发布消息称,鉴于当前健康的市场基本面和较低的石油库存,决定从6月初把日均原油供应上限再次环比提高41万桶,连续第二个月以相同幅度增产,至此,OPEC+在过去3个月累计增产规模达到96万桶/日。历史经验显示,在油价下行周期中,OPEC+增产往往会导致油价进一步下挫。近期OPEC+连续大规模的增产,使得市场对原油供应的预期大幅提高,对油市产生了直接的利空影响。

此外,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预期增长,也巩固了原油供应仍将过剩的预期。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页岩油商加快复产步伐,产量回升至1320万桶/日,接近历史峰值。此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和国际能源署(IEA)两大机构均预测,2025年非OPEC+供应增量或达到110万桶/日至150万桶/日,大幅超过需求增长。

从需求端看,一方面,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宏观经济疲软一定程度限制原油需求增长。4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1月份预测值低0.9个百分点,并对发达经济体通胀预期显著上调。“高通胀”与“低增长”并存的情景也直接抑制了原油消费。

另一方面,能源结构转型也对传统原油消费产生压制。石油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领域。IEA在《全球能源评论2025》中指出,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增长0.8%,显著减缓,石油在能源需求中的占比首次降至30%以下。需求数据低迷不仅反映了工业领域需求的收缩,还反映了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替代效应。

综上所述,国际油价在今年出现暴跌,既有短期供需因素影响,又有长期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未来,OPEC+产能调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新能源替代效应仍将动态影响国际油价走势。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